- 在園林綠化中,不僅需要綠葉,花朵搭配更是相得益彰。我們一起來看下白芍在栽培和管理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細節(jié)吧!
- 選地整地
- 栽種芍藥的土地,必須通過3—4年白芍收成之后才干翻土,因此,栽種前整地必須精耕細作。前作收成后,選晴天不粘腳時,深翻30-40厘米,將土塊耕細整平,并施入有機肥與三元復合肥40—60公斤。
- 栽培技術
- 栽種時開穴,行距40-45厘米,株距30厘米左右,穴深16-20厘米,每畝能夠種3500-4000株,開穴后,每穴放芽1-2個,留主根2-3條,根部宜分叉斜種,芽向上,覆土與畦平,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為宜,覆土操作應細致,土要細碎,不能用土塊掩蓋;土塊掩蓋的芽頭不能與土壤緊密結合,通風強,芽頭易受干旱及凍害,會推遲發(fā)芽甚至不發(fā)芽。
- 田間管理
- 1、中耕除草:芍藥最怕草荒,尤其在栽后的第二年,因為株行距寬,每株發(fā)出的苗不多,雜草容易繁殖,若不及時除草,便會阻礙芍藥成長。因此,栽種后麥苗萌生出土時,即應中耕除草,今后約隔一個月進行一次,必須到達土松、無草的要求。每次中耕,只能淺松表土3-5厘米,避免傷根,并留意勿將苗芽弄斷,假如弄斷,當年就不再萌生,影響成長。若規(guī)?;耘?,主張使用除草劑。
- 2、追肥:芍藥當年栽種后,不必追肥。第二年與第三年追肥4次。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后,第二、第三次在5月-7月,每4次次在11-12月。第四年春季根據芍藥成長狀況能夠追肥1-2次,每次追肥均應在株旁開穴或開環(huán)狀淺溝施入,施后覆土,避免肥料丟失。主張追肥量為三元復合肥15—20公斤與生物有機肥。
- 3、灌溉排水:芍藥較耐旱,但若久晴過干,對成長不利,故旱時仍須灌溉,芍藥又怕積水,常因積水而引起病害,故應更留意排水。
- 4、摘蕾:在4月中旬現蕾時,選晴天將其花蕾悉數摘去,以利會集營養(yǎng),促進根的成長,進步產值和質量。摘蕾不宜過遲。
- 5、間作:栽后1~2年內,植株成長緩慢,發(fā)棵小,為充分利用土地,可間作蔬菜、豆類、芝麻作物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