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茱萸及其變種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。其性熱味苦寒,有散熱止痛、降逆止嘔之功。那么你知道吳茱萸能治、口腔潰瘍、咳嗽、高血壓、燒燙傷嗎?方法有哪些呢?
一、吳茱萸
1、吳茱萸藥枕治
把吳茱萸用布包起來,放在枕頭邊或枕著睡(薄薄的一層放到枕頭上)。聞著味道就睡著了,治效果特好。
來歷:用藥碾子加工吳茱萸(碾碎)時,發(fā)現(xiàn)加工者聞到吳茱萸的味道時極易打瞌睡,方知吳茱萸有的作用。
2、吳茱萸煮水泡腳治
吳茱萸40g,米醋(白醋)適量。用吳茱萸煎汁,加入溫水,再加入米醋,用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,每晚睡前一次。
二、吳茱萸口腔潰瘍
帖涌泉穴口腔潰瘍(此方也適用于咳嗽)
口腔潰瘍又稱“口瘡",是發(fā)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淺性潰瘍,認為,反作的口腔潰瘍患者多數(shù)由于正氣虛弱、陰陽失衡,導致虛火上炎所致。有一個小妙招——取貼在腳底的涌泉穴,可預防口腔潰瘍反作,不妨一試。
取吳茱萸,研碎,用食醋調(diào)成糊狀,晚上睡覺前用一大約3厘米見方的膠布敷貼于涌泉穴上,第二天起床時去掉,連續(xù)1周即可。
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、3趾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,為足少陰井穴,中醫(yī)認為有從陰引陽、引火歸元的作用。吳茱萸雖性大熱,但能引熱下行,入肝腎經(jīng)。取吳茱萸敷貼涌泉穴,能更好地使?jié)B透到經(jīng)絡(luò),到達陰陽失調(diào)的病所,調(diào)動身體的正氣,提高機體免疫力,從而達到反作的口腔潰瘍的作用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(wǎng)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(guān)。